选择丁克,她说“孤单也是一种力量”|坏女行四方04
不服从世俗规训,不畏惧他人目光,这里是“坏女行四方”——橙雨伞播客栏目。
每当我们想要尝试一些新事物,试图做出遵从内心的选择时,总会有那些七七八八的声音跳出来,“好女孩不该这样”!
可人生属于我们自己,如若能活得舒适、自在、充满力量,那么跳出框架和规范,做个“坏女孩”又怎样?
通过这档播客,我们希望能展现出关于女性生命更多的可能性,也希望通过这份“看见”,赋能更多的姐妹,“坏女人”潇洒行四方!
第四期的“坏女行四方”,主播霜霜和国内最早一批“丁克族”中的一位女性,孙老师,一起聊了聊关于丁克的那些事儿。
孙老师讲述了自己选择丁克的心路历程,也谈及自己的伴侣、原生家庭及社会环境对于她丁克选择的态度和影响。另外,她还分享了关于丁克一族养老准备的心得和感受。
欢迎大家点击音频收听本期“坏女行四方”,也可以下滑阅读文字整理版。
PS:我们的播客在小宇宙和蜻蜓FM上线啦~欢迎大家在前面两个平台搜索订阅“坏女行四方”,让我们更多地听见女性的声音吧!
尊重多元,重要是主动选择
“丁克”一词源于“double income no kid”(缩写:DINK),是指夫妻双方都有收入且能生育,但主动选择不生育的无孩家庭。
上世界80年代,丁克的概念传入中国,受到不少知识分子的喜爱。90年代后,我国选择丁克的人数逐渐上升。早在2002年,据上海妇联的一项调查,结了婚却没有孩子的“丁克家庭”已经占到上海家庭总数的12.4%。
本期嘉宾孙老师提到,最初决定丁克并不是一个刻意的选择。只是结婚后,孙老师暂时不想生孩子,而这个决定随着婚姻生活的继续也并没有发生其它改变。
她认为生孩子对父母的要求很高,而自己并不具备满足这些要求的能力。此外,孙老师认为生育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需要放弃一些喜欢的、关注的事物,于是一直没有选择生孩子。
对孙老师而言,选择丁克要遇到一位“配合”的伴侣。她提到,自己的丈夫是一个比较有安全感的人,“这一点蛮重要的,如果选择丁克,你要找到一个理解你,愿意和你共同尝试这种生活的人”。
“我的家庭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开明的家庭,从来没有给过我任何压力。我的父母觉得这是我的选择,因为是我自己过日子,应该由我自己来选择生活的方式。
“反倒是我周边的朋友同事,劝我的人还蛮多的。我有一个师长跟我说过,家庭是从一个人变成两个人,两个人变成三个人,再变成四个、五个、六个人的过程。他说从‘1’到‘1+’其实可以是很美好的过程。我觉得他讲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我更认为,只有自己能定义什么是适合自己的‘美好’。如果你不认为丁克是个问题、是个困扰,那它就不是,它就可以是你的‘美好’。
“我身边也有人一开始选择丁克,但30岁或40岁以后,TA们觉得后悔又选择了生育孩子。这都很正常,也挺好的。我觉得人无论选择生育还是不生育,后悔的可能性都是一半一半的。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她本来是丁克的,后来在42岁的时候才又决定并生育了孩子。据她说,生完孩子后,她突然发现和感慨自己前面的日子都等于‘白过了’。
“我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社会应该是多元的,有人喜欢孩子就会有人不喜欢孩子,有人一开始选择单身或丁克,但后来也有可能会选择伴侣生活或婚姻生活,甚至选择了生育。不论个人如何选择,只要是根据TA自己的心意自由选择的,TA的选择就应当被尊重。
“生育与否,重要的是主动选择,而不是迫于压力。”
个人选择、伴侣配合、原生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孙老师称自己的丁克选择其实是一种“天时、地利、人和”。
丁克家庭,更考验双方感情
选择生育的家庭常常不得不把大部分生活重心和个人精力放在养育孩子上,那么丁克家庭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呢?
在孙老师眼中,选择丁克对婚姻、对两个人的感情要求会更高。
“其实婚姻就是两个人相处,从相互容忍,相互接受,再到相互支持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复杂。如果有了孩子,碰到一些小矛盾时你会为了孩子的想法退一步。所以有时候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家庭的和睦,或者是优化家庭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孩子会让人在某些事情上多一些隐忍和包容,但孩子也是一把双刃剑。
“而我和我爱人,我们的生活就是两个人各自管好自己。没有孩子,我们之间少了一些话题,但也减少了很多矛盾。我们俩说要相伴到老,互帮互助,彼此相互容忍的程度是比较高的。
“我们两个人都喜欢出去玩。一起去看看电影,虽然看的电影类型不太相同,但可以相互迁就。家务也是一样,如果我去烧饭,他就去打扫卫生。两个人配合默契。我们俩现在基本上就是同进同出,一起吃早饭,一起锻炼身体,一起逛公园,有更多陪伴彼此的时间。”
孙老师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两人互补、默契,孙老师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婚姻状态。
有人说,只有两个人的小家庭,伴侣双方长期相伴有可能会遇到话题聊尽、情感关系停滞的问题。对此,孙老师也保持乐观:
“无论家庭是何种形式,两人的感情一定是会受到考验的。有孩子的家庭,可能会面临孩子长大离家后,留下一对尴尬相处的中年夫妇。没有孩子的家庭,也可能会面临长期相伴的疲倦感,这都是有可能的,关键还是看人。
图/TED演讲《丁克主义盛行,为什么一定要生孩子呢?》
“两个人的家庭,矛盾主要存在于两人之间。有孩子的三个人或四个人的家庭,矛盾多方的组合形式则更复杂了。但是当家庭中只有你和伴侣两个人时,则必须直面两个人的矛盾,共同协商解决。这实际上非常考验两人的能力和情感,对两个人相守的决心和要求都比较高。
“当然,如果只有两个人的婚姻,两人需要分开时,各自的牵挂又相较少一些。一方面没有孩子的羁绊,可以让两个人之间更紧密,另一方面没有孩子的维系,在某种程度上两个人的婚姻也有可能比较脆弱的。”
人生本身就是一场考验,无论是否选择长期伴侣关系,无论选择何种形式的伴侣关系,考验和难关总是在前方的。
多元的选择和反思,也许可以为人生的困境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方式方法。
享受孤独,养儿不一定防老
大多数人都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但选择丁克的孙老师对此并不担心。相较于丁克家庭的养老问题,孙老师认为社会应该更多关注失独家庭的问题。
“我觉得中国的失独家庭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社会问题。我们是主动选择丁克,但失独家庭因为时代原因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还遭遇了失去唯一一个孩子的重创。这种丧女、丧子之痛是旁人无法体会的。社会应该给予失独家庭更多的关注和社会支持。”
至于未来的养老生活,孙老师表示,首先就是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两个人能够健健康康地相伴。然后就是安心过好现在的生活。
“我觉得不要为未来的事太过操心,因为未来发生什么你不可知。不能为不可知的东西过于担忧,影响了现在的心情。前半段享受了自由和快乐,后半段如果碰到了一些不如意的,那就实时告诫自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不能要求太高。
“对我来说,钱这东西够用就行,多也不一定好。而有孩子的家庭,TA们在理财方面会考虑更多,因为不仅需要考虑自己的生活需求,还有孩子未来的投入。
“当然,‘养儿防老’对于某些人而言,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养老方式。以我妈妈为例,她现在最开心的是她有三个孩子,她觉得三个孩子都挺好。她现在遇到问题,小事找我,大事找我哥。她就是确确实实地享受到养育孩子后的养老福利。但是我妈妈养老生活的前提是,她本身就是一个很棒的母亲。
“我父母给我的最好的礼物,第一是TA们无条件信任我,第二是TA们给我的自由。我对我父母一直心存感激,让我自己按照我的个人意愿,自由选择我想要的生活。所以无论像我妈妈这样,养育我来养老,还是像我这样,选择丁克,自己安排养老生活,都是一种人生选择。”
作为一名教师,孙老师在工作中常常听到家长们说“离不开孩子”,TA们怕人老了以后孤单,没人陪自己说话。孙老师却认为,“孤单是一种力量”。
“每一段生活我都有自己的中心,我一直是把自己生活排得满满的。所以我并不觉得生活会因为没有孩子显得特别孤单,相反,我觉得孤单是一种力量。原来我年轻的时候对此体会不深,但是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觉得我独处的时候很安静,很舒服很自在。”
谈到养老的归处,孙老师特别地开朗:“敬老院、养老院或呆在自己家,都可以。我要做一个豁达的老太太,能够真正地发自内心地顺其自然。”
不服从世俗规训,不畏惧他人目光,“坏女行四方”橙雨伞播客目前已推出四期,在前三期的节目中,我们介绍了:
人到中年才确认自己是女权主义者的优优妈妈,如何在父权氛围浓浓的中年人群体中,智取、吐槽和反击性别偏见;
在刚上大一不久就辍学了的“坏女孩”小禾,经历了从便利店打工,到自己摆摊经营甜品的职业百味,她如何充满力量地生活着;
争取单身生育保险金权益事件的当事人张萌,从传统观念中跳出来,选择了单身生育,并坚持法律维权,让我们看见了关于女性生育权和身体权自主的可能性。
每个女性的故事都有她们可爱之处,也有她们的抗争之力。
至此,“坏女行四方”要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女性生命的精彩不会停止,我们期待听见和分享更多“坏女人”潇洒行四方的故事。
如果你希望分享你的“坏女”经历,让更多人看到女性多元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欢迎投稿至邮箱content@qianqianx.com.cn,或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感受。
“坏女行四方”,我们有机会再见!
转载|微信 chengyusan2017
合作|邮件 dou@qianqianx.com.cn